如果你正在为法律相关问题而头痛,可以联系我们团队电话/微信:15652596606。首次咨询可以享受到免费1小时咨询。
判决后上诉期间的取保候审:【二审维持原判 刑期从什么时间算 缓刑二审维持原判的形事案件刑期以什么时间算起】
1、二审法院当庭作出判决时,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即原一审法院判决生效。
2、未当庭判决的,二审法院的判决书送达之日,判决才生效。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二审送达之日生效,即原一审法院判决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实之日计算。二审维持原判的,应当从二审裁定生效之时计算。
法律规定:
《刑法》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因此,二审判决即使维持原判,但仍然应以二审判决之日立即生效,但判处管制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法律依据:
一、《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二百四十八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二、《刑法》第四十一条 【管制刑期的计算和折抵】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 【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第四十一条: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2、第四十二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3、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4、第五十一条: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5、第五十七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刑期法院判决宣告的剥夺自由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应予执行的期间。如判处某罪犯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这五年、一年就是刑期。刑期的长短,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确定。
扩展资料:
刑期分类:
1、法定刑期,即刑事法律规定具有时间因素的刑罚期限。
2、宣告刑期,即依法在刑事判决中宣告的具体刑期。
刑法规定:
中国《刑法》规定有刑期的刑罚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为15年,最低为6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25年。
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为15年以上25年以下。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不能少于13年,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拘役的最高刑期为6个月,最低为1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1年。管制的最高刑期为2年,最低为3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3年。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最高为5年,最低为1年,但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最高可达10年,最低为3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法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期
准确表达是:刑期从判决生效之日算起,先期羁押的一天折抵刑期一天。你老公的刑期从被刑事拘留那天(不是收到拘留通知书的日期)开始计算刑期就可以了。如果是2012年5月7日刑事拘留的,那就是2021年6月6日出来了。
法律依据:《刑法》第47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依据《刑法》
第四十一条?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五十一条?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扩展资料
中国《刑法》规定有刑期的刑罚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为15年,最低为6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25年。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为15年以上25年以下。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不能少于13年,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拘役的最高刑期为6个月,最低为1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1年。管制的最高刑期为2年,最低为3个月,数罪并罚时可达3年。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最高为5年,最低为1年,但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最高可达10年,最低为3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刑法》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第41条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第44条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47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51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根据您描述的事实,尝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回答如下,供参考:
1.一审判决何时生效?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效裁判】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根据上述规定:
一审判决下发后,如果超过上诉期,双方均未上诉,那么,一审判决生效。
如果在上诉期内上诉,那么,一审判决不存在生效的问题了,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从下发即生效。
第一百五十八条
【二审裁判效力】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2.一审判决被告应支付的利息何时截止?
一审判决: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原告赔偿款十万元,并自2006年9月起按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案件受理费2400元由被告承担。判决日期:2008年3月26日
。上诉后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计算至判决生效之日至。即:从2006年9月计算至2008年9月24日。
3.二审判决的债务利息从何时起计算?
如果未按一审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日期:2008年9月24日
该二审判决的债务利息计算:
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原告赔偿款十万元,并自2006年9月起按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至判决生效之日止。
所以,被告应当在二审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与原告赔偿款以及利息。
如果超过十天没有履行,需要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法律依据:
第二百二十九条
【迟延履行】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4.我的计算方式对不对:从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6日计算一审判决十万元的利息。从2008年4月7日至今计算二审判决的十万元+2400元诉讼费+一审十万元利息的债务利息。如果不对该如何计算?法律依据是什么。
应该是二审判决生效之日即2008年9月24日起十日内给付原告赔偿款十万元,并自2006年9月起按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至判决生效之日即2008年9月24日止。案件受理费2400元由被告承担。
如果被告没有按照上述判决履行,将在二审判决生效之日即2008年9月24日起十日后,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里面规定的最轻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一般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或者生病、怀孕等特殊情况,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限届满后就要变更强制措施或者审查起诉,一般被取保候审的人会判处矫情的刑罚,如拘役或者管制,严重点不过有期徒刑缓刑,缓刑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了,所以就不存在计算刑期的问题了
判决后上诉期间的取保候审:一审判决实刑,再上诉二审期间是收监还是继续取保候审
咨询我
一审判决实刑,再上诉,二审期间收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一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百四十一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判决后上诉期间的取保候审:刑事案件取保候审一审宣判时被收监被判实刑上诉期间还维持取保候审吗?
【法律意见】
二审上诉期满以后,如果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收监;
根据刑事诉讼法69条规定,取保候审人员必须遵守
1,未经公安机关准许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24小时以内向公安机关报告;
3,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以上要求必须遵守,如若违反,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或者逮捕,需要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
根据刑事诉讼法77条规定,取保候审的解除1,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2,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
判决后上诉期间的取保候审:我是取保候审的,开庭判我实刑,我上诉,上诉期间是否会收监
咨询我
【法律意见】
二审上诉期满以后,如果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收监;
根据刑事诉讼法69条规定,取保候审人员必须遵守
1,未经公安机关准许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24小时以内向公安机关报告;
3,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以上要求必须遵守,如若违反,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或者逮捕,需要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
根据刑事诉讼法77条规定,取保候审的解除1,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2,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
取保候审身份证状态 主犯从犯取保候审 家属可以取保候审吗 不予取保候审通知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文章标签:取保候审几天答复 , 取保候审到期变更成监视居住 , 取保候审申请时间 , 取保候审钱不退 , 检察院决定的取保候审 , 需要取保候审吗
版权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